贝叶经名词解释(佛学名词剖析 什么是 ldquo 贝多罗叶 rdquo)
作者:访客发布时间:2023-09-27分类:沙雕文案浏览:55评论:0
您好,现在程程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贝叶经名词解释,佛学名词剖析 什么是 ldquo 贝多罗叶 rdquo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贝多罗叶】 《佛学大词典》 贝多罗,梵语pattra 之音译。
2、乃供书写资料、经文之树叶。
3、略称贝多、贝叶。
4、纸尚未发明以前,古印度以此作为纸类之代用品。
5、现今南传佛教地区亦有用贝多罗写书者。
6、pattra 虽为一特定植物之名,其学名为 Laurus oassia,然亦指一般植物之叶,或书写用之树叶。
7、其中,最适于书写者,为多罗树(梵ta^la )之叶。
8、多罗树之叶形似棕榈树,叶长、质稠密,书写以前先将叶晒干,截成宽约六公分,长约六公寸之叶面,左右各穿一或二小孔后即可书写。
9、先用针、刀锥或铁笔等尖物戳刻叶面,复以煤烟等制成之墨汁流染其上,待拭净后,叶面即留有书写之痕点。
10、若于其叶书写经文,则称为贝叶经。
11、写毕后,再以丝线贯串贝叶成束,用与贝叶同样形状之两片大形夹板,压于上下两面,如此可免散乱、错简。
12、一至十世纪,古印度佛教徒携带大批写有经、律、论三藏之贝叶经,前往中亚及我国之新疆、西藏和尼泊尔等地区弘扬佛教,此等地区之佛教徒亦往印度学习佛教,带回大量之贝叶经,十一、二世纪,伊斯兰教侵入印度,复掀起佛教徒向外译经传教等活动之风潮,故于上述地区发现大量之梵文贝叶经,内容包括小乘佛教经典、传说、故事、诗篇及历史记载等。
13、其中又以尼泊尔所发现之梵夹最为完备。
14、纸张发明后,一般经卷仍采用此种保存方式,如西藏文经典即为一例。
15、又形状模仿贝叶经者,有铜叶、桦皮、纸、白叠等四种。
16、至于压伏贝叶经之夹板,或书册之夹板,则称为梵夹。
17、多罗树之干如中断,即不再生芽,故经中常以之喻比丘犯波罗夷重罪者,如楞严经卷六(大一九·一三二下):‘是一颠迦销灭佛种,如人以刀断多罗木,佛记是人永殒善根,无复知见,沈三苦海,不成三昧。
18、’此外,仿贝叶典籍之装订法所装订之书册,无论其材料为桦皮或纸,亦通称贝叶本。
19、桦皮典籍流传极少,桦树产于高原山麓地带,如印度西北之罽宾、中亚之和阗、龟兹等地,故该地域有桦皮经典出土,此类抄本仅限于古印度语,且抄写年代甚早,其后桦皮渐为贝叶所取代。
20、贝叶本在印度十分普遍,然在中亚则仅用于佛典,主要有梵字、西藏字、回纥字等,亦有睹货罗语、古代土耳其语、古代印度语,及少数汉文。
21、贝叶本之装订方式,系先将纸或叶片切成适度之长方形,在近中央部分打穿一或二个孔,或有在孔周围画一圆圈者,经文即写于圆圈两边,其后以细绳贯串系紧。
22、在孔外画圆,是避免书籍使用日久,圆孔渐形扩大而损及经文。
23、贝叶本大多只开一孔,且开在文字开始之半边,如梵文或藏文由左而右横写,即开孔于左半边;回纥文字初由右而左横写,孔即开于右半边。
24、在每张书页之背面,文字开始一边之本栏外,附上张次之编号。
25、若干抄本为使文字排列整齐美观,则预先画格子或行线。
26、书写梵文、藏文等,沿长方形书页之长边横写,故阅读时以长边横放,由下而上翻掀。
27、回纥文之书写方式,初期由右而左横写,其后渐由左而右直写,书写时或与长边平行横写,或与短边平行直写。
28、敦煌、高昌等地出土之少数汉文贝叶本,通常为与长边平行之直写,由左而右翻页。
29、[佛本行集经卷五十一、添品妙法莲华经序、玄应音义卷二、慧苑音义卷上、翻译名义集卷三、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十六]。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 沙雕文案排行
- 最近发表
- 标签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