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鬼故事 > 正文

宝宝发烧与发热的区别(宝宝发烧、发热的十五大误区)

作者:访客发布时间:2023-04-25分类:鬼故事浏览:104评论:0

导读:导读大家好,健康小林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宝宝发烧与发热的区别,宝宝发烧、发热的十五大误区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
导读 大家好,健康小林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宝宝发烧与发热的区别,宝宝发烧、发热的十五大误区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

大家好,健康小林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宝宝发烧与发热的区别,宝宝发烧、发热的十五大误区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了解发热的常见原因。

发热是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急性发热常见于儿科,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肠道感染、感染性疾病、川崎病等。其临床表现除发热外,常伴有不同症状,如上呼吸道感染伴流鼻涕、打喷嚏、轻微咳嗽等。支气管炎和肺炎常伴有剧烈咳嗽和气短;肠道感染常伴有腹泻、腹痛、粘液便或血便;川崎病常伴有嘴唇干裂发红、结膜充血、杨梅舌、淋巴结肿大等。传染病,如麻疹和水痘,可能会出现红色皮疹和水泡。但需要注意的是,很多疾病早期都类似于上呼吸道感染,容易误诊。

2.用药过程中的15个误区

误区一:抗生素用于发烧。

很多家长一看到孩子发烧就用抗生素。家长往往认为发烧是炎症,需要抗生素,却不知道很多发烧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比如90%以上的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疱疹性咽囊炎是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虽然后期可以合并细菌感染,但是看到发烧就用抗生素显然是错误的做法。

误区二:不愿意接受血常规检查。

基于上面提到的原因,病毒感染没有必要常规使用抗生素,所以看病要查血常规。如果白细胞计数不高,可以暂时停用消炎药。现在很多家长不愿意检测血常规,原因各不相同。有的家长怕孩子受痛苦,有的怕多花钱,更有甚者认为只要发烧,血象就一定会升高。前两个可以算是原因,后一个是无知的错误。因为没有血象,很多医院的医生往往会把抗病毒药物和抗生素一起使用。我希望你能做出明智的选择,为了不让你的孩子遭受抗生素的副作用,也为了不让你花太多的钱。

误区三:主动要求静脉输液。

临床上确实有很多发热疾病如肺炎、川崎病、传染病等需要积极治疗。可以考虑静脉输液,但仍有很多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轻度支气管炎、小儿急性皮疹等有其自然病程,即“病来如山倒,病去如坎”。愈合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只要积极退热,避免惊厥、心肌炎等并发症,一般预后良好。比如6个月到1岁的急性皮疹患儿,发热3-4天后,全身出现皮疹,就会痊愈。发热3-4天过量用药,不但不会缩短病程,反而会延缓出疹,延长病程。

误区4:退烧后立即停药。

孩子体温正常后,不代表病好了。只是说明病情有所好转,此时引起感染的病毒或细菌可能还没有完全控制。所以药物治疗需要一定的疗程,才能彻底清除体内的细菌和病毒,彻底治愈。否则,疾病可能会“死灰复燃”。所以,退烧后不要马上停药,尽量按照疗程服药。中医在这方面可以说有很强的优势。一方面可以调理脾胃,促进脾胃功能恢复,刺激食欲,促进营养吸收,使身体各器官功能迅速恢复,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另一方面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发烧时吃得少,生病后要尽快补充。其实,此时的孩子体质还不丰满,各脏腑功能还不完善,消化能力较弱。过量补充不仅不能吸收,还会增加消化器官的负担。个别孩子吃油炸的甜腻食物,助湿生热,导致病情反复,中医称之为“食复”。临床上经常看到有的孩子病情已经好转,发烧好转,又因为吃了太多油腻的食物而再次发烧。

所以最好选择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蛋羹、面条等。退烧后。不要让孩子吃高脂肪食物,如炸鸡、薯条、奶油蛋糕、排骨等。以免影响他们的恢复。

误解6:当孩子感到热时,他就发烧了。

宝宝喊着要热,妈妈感觉体温真的很高。但这是发烧吗?事实上,孩子感到热的原因有很多:用力玩耍、哭闹、刚从温暖的被窝里出来,或者热天在户外等。但在这些情况下,孩子的皮肤温度可以在10-20分钟内恢复正常,所以发烧的孩子不一定是发烧!

但如果孩子还是觉得热,不舒服,妈妈可以先通过孩子手掌和颈背的温度来判断体温是否正常。当然,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可以是判断孩子是否发烧最准确的方法:直肠温度通常用肛温表测量,尤其是小婴儿(正常体温为37-38);还可以测量腋下或颈部的温度(正常体温为36-37)。学龄前的宝宝最好不要用嘴量体温,以免发生意外。

误区7:发烧有害健康。

婴儿发烧了。一定是病毒入侵导致感冒!这是很多家长的第一个想法。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发烧都对健康有害。发烧会激活身体的免疫系统,是身体的保护机制之一。普通发烧(37.8-40)可以帮助生病的孩子抵抗内部感染,通常对他们的健康有益。当然,虽然宝宝发烧不是坏事,但家长还是不能掉以轻心。好好照顾鲍晓。

误区8:发烧会灼伤大脑(发烧超过40是危险的)

婴儿发高烧,会烧坏他的大脑吗?相信很多家长都听说过这句话,所以当宝宝烧到3

  但是当体温高于42℃时,发热才会对大脑造成伤害,并且只有当身体处在极端的环境温度下时,体温才会高到这种程度(比如在热天把孩子关在封闭的车里)。当宝宝发高烧时相信大部分爸妈都已经坐不住要把宝宝往医院送去了,在医生的照料下,宝宝体温肯定不会高到那种程度,所以爸妈不必太过担心。

  误区9:孩子很容易因发烧导致惊厥

  宝宝发烧引起惊厥,是3岁以下宝宝常见的急症,因为他们的大脑功能还未发育熟。如果宝宝在家中突然发生惊厥,妈咪一定不要惊慌,也不要拍打、摇晃或大声唿唤宝宝,更不要把宝宝紧紧搂抱。

  事实上,只有4%的儿童会发生热性惊厥。即便没有药物治疗,大部分孩子的抽搐也可能在短时间内缓解,所以正确的做法是:父母最好不要随意搬动孩子,注意保持孩子头部侧向一边,避免口腔中的黏液吸入气管造成窒息,同时将宝宝的衣领解开,以免过紧影响唿吸。

  误区10:热性惊厥是有害的

  热性惊厥多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眼球上翻,面部肌肉僵直,痉挛或抽搐等。热性惊厥虽然看起来可怕,但它通常会在5分钟内停止发作,并且不会造成身体的永久损伤。它也不会令儿童有更大风险。但是在下次发烧时,可能会有复发倾向。如果惊厥现象超过5分钟,应立即到医院进行治疗。

  误区11:治疗发烧必须吃药

  发烧38度以下,如果宝宝精神好,只需多喝水,补充维生素C含量多的水果,优先使用物理退烧地方法,例如用冷毛巾外敷,使用退热贴等。

  一般当宝宝在体温达38.5℃以上或者连续发烧2日以上时才考虑使用退烧药,而且每次服药中间一定要间隔4--6小时,多饮水,为避免胃肠刺激,宜在饭后服用。退热药治标不治本,可能掩盖病情,应密切观察宝宝的病情变化。不同的退热药最好不要随意互相并用,退热药也不可自行增加使用次数或增加剂量。用药时间不要超过3天。

  误区12:如果不及时退烧,体温会一直升高

  宝宝发烧时爸妈们都会很紧张地给宝宝尝试各种退烧方法,他们普遍认为如果不及时给宝宝退烧,宝宝的体温会一直升高,继而容易“烧坏脑”。其实,每个人的大脑内都有个“恒温调节器”,所以由感染引起的发热,体温常会在39.5—40℃达到最高点,而很少会超过40.6—41.1℃。而且正如前文提及,只有当身体处在极端的环境温度下时,体温才会高到像后者这种程度。

  误区13:体温降下来后,就不会再反弹

  大部分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通常会持续2—3天。因此,当药力逐渐减弱,体温就会回到原来的水平并需要再次治疗。只有彻底制服了病毒时,发热才会消失。

  误区14:如果发热时体温很高,说明病情很严重

  发热时体温高,引起的原因不一定严重。一些父母认为宝宝体温一直降不下来,导致感染的原因肯定很严重。事实上,对药物没有反应的发热可能是由病毒或细菌造成的,与感染源的严重性无关。如果孩子出现高热持续不退、精神萎靡、唿吸急促、面色灰暗、咳嗽加重等情况,即使体温不高也需及时就医。

  误区15:口腔温度在37.1-37.8℃是低烧

  在这范围内的温度是正常的。体温在一天之中是有变化的,它一般会在下午和傍晚时达到最高点。而低烧的真正范围是37.8—39℃。另外提醒父母的是,给宝宝测量体温有多种方法,学龄前宝宝最好不要用口表测量体温,以免发生意外。推荐父母使用耳朵测温计,测量体温既安全又快捷。

  对于家长来说,应该关注的不仅是“孩子病了怎么办?”,还应该包括孩子平常的体质增强和良好卫生习惯养成。

  1、合理饮食,增强孩子抗病耐寒的能力。家长要多给孩子吃含蛋氨酸和无机盐的饮食,比如芝麻、叶类蔬菜和乳制品。乳制品富含钙、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可以帮助孩子增强抵抗力。

  2、及时增减衣被,合理穿衣。

  3、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厨房油烟及时换气,家长不在室内抽烟,及时开窗换气。

  4、保持户外活动,多晒太阳。一定的户外活动有助于增强孩子体质。太阳中的紫外线可杀死体表的部分病毒和细菌,同时能促进钙、磷吸收。

  5、家长应该注意孩子的生活细节,培养孩子健康的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比如少让孩子吃生冷刺激性食物,防止病从口入;以及让孩子饭前便后勤洗手,正确洗手,也能降低得感冒的几率。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